經典名茶出福建,紅茶珍品金針梅。金針梅是福建武夷山正山小種中的精品。為了了解她,秉燭之下,認真閱讀了鄒新球先生主編的世界紅茶《武夷正山小種紅茶》專著,被深深地震撼。

公元1610年武夷正山小種紅茶已遠銷至荷蘭,公元1640銷英國,最初進入西方社會的就是來自崇安縣(武夷山市)星村鄉(xiāng)桐木關的紅茶。有趣的是在英國《茶葉字典》中:武夷(BOHEA)條注釋為武夷(BOHEA)中國福建省武夷山(WU-1)所產的茶,用于最好的中國紅茶(CHINIA BLACK TEA)。
武夷茶早期就是正山小種紅茶在國外的稱呼。許多美國商人因為經銷中國茶葉而獲巨利成為富豪。
茶葉貿易的發(fā)展使白銀源源流入中國,估算18世紀從歐美運往中國的白銀約1.7億兩。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在中國還一度造成“錢貴銀賤”。
武夷紅茶到民國時期開始衰敗,從公元1855年出口26萬擔到了臨解放的1949年僅為30擔,從此以后武夷山紅茶漸漸銷聲匿跡。到了21世紀,改革開放春風勁吹,武夷山榮獲世界雙遺產殊榮后與世界交往日趨頻繁,武夷正山小種又聲名鵲起,桐木村的茶園已恢復到歷史上較高水平,擁有大約5000畝茶園,正山小種產量已達4000擔,產品獲多國有機茶認證,出口美、日、英、德等國,正山小種紅茶又開始恢復本來的歷史地位!
了解了正山小種之后,我對金針梅的好奇也愈來愈濃,這次國慶長假,我與2位茶人,在武夷山朋友的引陪下,在大王峰腳下的順風堂見到了縈繞我心中已久的金針梅。
從金針梅的外形條索看,她纖細緊結、黃黑相間、烏中透黃、白茸略顯、帶有光澤,與市面上上乘的金駿眉并無多大差別。但沖泡后的金針梅湯色顯得更金黃華貴,暮香更細膩,清和幽雅,無論熱飲冷飲入口皆柔順甘醇。其葉底古銅色,形為松針,可連續(xù)沖泡12-13次,極具“清、和、醇、厚、香”的特點。難怪香港作曲家秦島(秦島真名林彥森,香港《東方日報》主編、廈大博士)喻她有公主的魅力、仙子的盈柔,就像綠色的酒,誘人喝了還要想喝。實屬珍藏和招待貴賓的茶中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