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韓玉曄
認(rèn)識武夷是從邵武下火車后的那個夜晚開始的。有些疲憊的身體隨著面包車在漆黑的山路上總也不停地彎來彎去,心中既有些緊張,又有點好奇。知道自己已經(jīng)在武夷山的懷抱中了,可是除了山上氣溫越來越冷,其他什么也感覺不到。等車子終于開到目的地,進(jìn)入賓館的大廳,巨大的原木樹根制作的茶桌凳充滿誘惑地隨意擺放在那里,我便立即感覺到武夷山的味道了,那便是武夷巖茶所特有的沁人心脾、引人遐思的清香。
我對飲茶本無特別的愛好,主要是怕苦,而且也缺少一份品茶的耐心。但在武夷山的幾天,卻不知不覺被這里一種特別濃郁的茶香和愛茶的氛圍所吸引,竟也不知不覺地愛上了品茶。
在武夷山上,每家每戶都有一套完整的功夫茶具。從奇形怪狀的原木原狀桌椅凳、精致美觀如同藝術(shù)品的茶壺,到小巧而玲瓏剔透的茶杯,讓人感覺茶不僅是這里人們生活的必需品,而且更是藝術(shù)化的生活方式。在山上數(shù)日,白天忙著看風(fēng)景,晚上也不想閑著,就跑到賓館附近的大街上閑逛。在這里,所謂大街,就是土特產(chǎn)和民間工藝商業(yè)街,街上所有的房屋都是店鋪,而幾乎所有的店鋪,都出售各種品牌的茶葉。什么“大紅袍”、“肉桂”、“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等等,光聽名字,很難想象它們都不過是武夷烏龍茶中的某個品種。我有些好奇,就跑到店鋪中裝做鑒賞的樣子,主人這時便會盛情地邀請我入座,一邊向我詳細(xì)介紹各個品種的特點,一邊沖上一壺?zé)狎v騰的香茶,我們天南海北地聊天,主人倒也不著急賣茶,只是一杯杯地續(xù)滿小小的茶杯。他們仿佛不是商人,卻成了武夷烏龍茶文化的傳播者。
而在武夷印象最深的一次品茶,是那天跟隨大家一起朝圣般地去看過世間僅有的六株“大紅袍”茶樹之后!按蠹t袍”號稱“茶王”,據(jù)導(dǎo)游介紹已有300多年歷史,它們生長在武夷所特有的紅色巖石上的懸崖峭壁處,像特意布置在一大片巖石中的一處別致的盆景。因為武夷多山,山上多石,而石上還能孕育出礦物質(zhì)蘊含豐富的茶葉來,所以這里產(chǎn)的茶以“巖茶”為名而享譽中外。據(jù)說這6株“大紅袍”母茶樹產(chǎn)量極少,每年只有幾百克,常人難于享受,歷史上曾經(jīng)有20克拍賣過15.68萬元的天價。觀賞了“茶王”的芳容,我還在想象著茶杯中的“大紅袍”應(yīng)該是什么滋味,當(dāng)天晚上善解人意的導(dǎo)游便安排我們來到這里最有名的“御茶園”品茶。
御茶園始建于元朝,從這里可見武夷巖茶歷史的悠久和早負(fù)盛名。至今這里仍保留著當(dāng)初的“呼來泉”和“通仙井”。依然是原木形狀的茶桌和茶凳,身穿旗袍、古典而雅致的茶藝師們早已捧壺相待。如若不是茶室里還有專門的茶藝表演舞臺,我還真弄不清楚,原來小小一杯不及一口的功夫茶還有如此多的講究和工序。
欣賞茶藝師的表演,與其說觀賞茶藝,還不如說欣賞一支高雅的藝術(shù)化的舞蹈,或者說親歷一個神圣的膜拜儀式。當(dāng)輕緩的古典音樂響起,茶藝師隨著音樂的節(jié)拍,一招一式地焚香,展示茶葉,從罐中取茶,一揚一頓地向壺中注入沸水……整個過程下來,有接近30個步驟,什么“關(guān)公巡城”、“韓信點兵”、“游龍戲水”……這哪里是在喝茶,分明就是表演?墒钦f來也怪,在茶藝師們那樣鄭重其事、那樣懷著無限崇拜、那樣優(yōu)美地一番表演之際,我的心緒卻異常地平靜安寧了,輕輕地捧起小茶杯,像茶藝師介紹的那樣,先放在鼻下聞一聞,果然有一種淡淡的清香;然后再小啜一口,并不急于吞咽,而在舌間回流兩次,起初也還有苦澀,可是過會兒再回味,一股從未品嘗過的甘甜從喉舌間漫延開來,我又接著喝第二口、第三口……想起《紅樓夢》中妙玉的飲茶論:“一杯為品,二杯為解渴,三杯則為牛飲!笨磥砦乙酝暮炔,只不過是在解渴和牛飲而已。而今只有在武夷山上,在武夷的丹山碧水之間,在武夷家家戶戶以茶待客的環(huán)境之中,我才終于體會到茶并非只有解渴的功能。
被武夷的茶所吸引,回武漢時居然不辭辛勞地從武夷山上背回一整套的功夫茶具。常于心煩氣躁時盤坐在地板上,焚一炷香,放一曲古典音樂,沏一壺武夷的巖茶,一小杯一小杯地細(xì)酌慢品,微微苦澀的清香在舌齒間悠悠流轉(zhuǎn)。深思遐想,飄逸雅致的韻味以一種澄凈平淡的方式,很快散化掉心中的浮躁和郁悶,F(xiàn)在終于明白,品茶其實不是喝茶,更多地是體驗一種寧靜致遠(yuǎn)的思緒,調(diào)整好一種狀態(tài)。第二天上班時,依舊還是碩大的茶杯“牛飲”。
----------------------------------------------
網(wǎng)絡(luò)實名:武夷巖茶、武夷山大紅袍
通用網(wǎng)址: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在線 www.wystea.com
2007-0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