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_98在线观看噜噜噜国产_亚洲网日本一区_台湾中文娱乐无码

 
   


更多新聞>>>>

“妖魔化”中國茶 安溪茶出口市場萎縮


    第二屆中華茶產業(yè)國際合作高峰會日前在安溪開幕。作為大會的重要議程,中華茶產業(yè)發(fā)展研討會也是第二次舉行。和上屆研討會更關注茶葉生產和茶文化不同的是,本屆研討會的重心轉向了茶葉的營銷,特別是安溪茶的出口問題。

出口數(shù)量價格并跌

  在中華茶產業(yè)發(fā)展研討會上,中國茶葉流通協(xié)會秘書長吳錫端說,從國際市場的行情來看,從2002年開始,中國的特種茶,特別是烏龍茶出口出現(xiàn)數(shù)量和價格雙雙下跌的趨勢,2002年分別比上年下降約一成。吳錫端指出,這在20年來的茶葉出口中還是第一次。其中對日本烏龍茶的下跌更為明顯。

  由于國內烏龍茶的出口企業(yè)增多,出口企業(yè)之間競爭加劇,再加上日本的進口商對烏龍茶的質量要求也有降低的趨勢,出口烏龍茶向低檔化發(fā)展。吳錫端擔心,烏龍茶的出口會重蹈我國綠茶的覆轍,出現(xiàn)前幾年綠茶出口市場持續(xù)低迷的情況。他提醒安溪茶商,安溪是烏龍茶的主產地,烏龍茶出口價格的下降應該引起重視。

   安溪茶熱衷內銷

  安溪縣茶葉管理委員會主任謝志攀向記者介紹說,安溪烏龍茶的內銷市場目前已經形成了閩南市場、廣東市場、長江流域市場和北方市場四大市場,年銷售量約1.5萬噸。出口的烏龍茶約有1萬噸,主要銷往臺灣和日本,另外俄羅斯和歐美市場也有一部分。

  從數(shù)字上看,安溪茶外銷和內銷的數(shù)字差距不是特別大,但價格上的差距就大了。記者此前在采訪一些銷售安溪茶的茶行時,茶商們均指出,目前,安溪茶在逐漸被國內各個地區(qū)接受,特別是在福建、廣東一帶,烏龍茶的身價很高。至于外銷的茶,質量都是比較差的。

  當然,放在全國來看,安溪茶的價格已經算高了。上海產業(yè)學會的徐永成會長說,安溪茶葉出口均價在全國茶葉中出口均價最高。安溪茶出口均價為每公斤4.28美元。按海關統(tǒng)計,2002年全國出口茶葉25.22萬噸,均價為1.31美元。其中綠茶、紅茶、特種茶(包括烏龍茶、花茶、普洱茶等)的均價為每公斤1.19美元、0.95美元、2.19美元。相比之下,安溪茶葉出口單價分別高出全國出口單價和特種茶出口單價的一至兩倍。

   出口市場輸不起

  日本中國茶會會長小田川愛子說,目前日本市場上的散裝烏龍茶有70%來自臺灣。隨著臺灣烏龍茶殺回日本,安溪烏龍茶在日本市場出現(xiàn)萎縮,已是不爭的事實。

  日本也是綠茶的生產國,烏龍茶在日本市場發(fā)展很難十分順利。吳錫端多次去日本考察,他說,在去年年底,在日本東京的自動售貨機里,還能看到四五罐烏龍茶,到今年初就只能見到一兩罐了,取而代之的是日本產的罐裝綠茶。他說,盡管內銷烏龍茶市場快速發(fā)展,抵消了烏龍茶出口對生產和加工帶來的負面影響,但目前烏龍茶的出口貨源也有很大壓力。日本是綠茶生產國,綠茶可以成為烏龍茶的替代品,同時日本市場上的飲料競爭也十分激烈,安溪的烏龍茶不進則退。

  吳錫端認為,日本對烏龍茶的需求局面并沒有惡化。安溪的當務之急是解決好農殘問題。同時促進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制定反映茶葉生產和消費實際情況的茶葉農殘標準。目前,產茶國已經意識到,農殘標準完全由進口國來制定標準,對產茶國來說是不公平的。

   “妖魔化”中國茶

  小田川愛子的中文很生硬,研討會開始前,她像小學生一樣溫習著發(fā)言稿,但她對中國茶很了解。她說,她每年大約有5個月的時間呆在中國,去中國的各個茶葉產區(qū)和茶農們一起生活,一起制茶。她說,中國茶之所以在日本市場成功,主要是因為烏龍茶是天然、無污染飲料,同時烏龍茶特有的品質特征,香氣、滋味明顯,適合日本消費者對茶葉品質的要求;此外,到日本后開發(fā)出了茶水,適應了日本人生活快節(jié)奏的要求。

  烏龍茶獨特的品質和天然健康的特點,是烏龍茶打開日本市場的兩大法寶。

  但目前,烏龍茶在日本的優(yōu)勢地位已經發(fā)生動搖。在歐盟提高茶葉農殘要求之后,日本也開始關注我國茶葉的農殘問題,加上我國茶葉對日本出口大量增加,已經對日本茶葉生產造成影響,日本貿易保護開始抬頭,抵制我國茶葉。一方面提高我國出口日本茶葉農殘要求;另一方面有意“妖魔化”中國茶葉,有刊物甚至以“可怕的中國茶”為題,渲染中國茶葉質量問題,特別是農殘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烏龍茶自然、健康的形象,使日本消費者對中國茶起了疑心。

   農殘檢測變本加厲

  歐洲茶葉委員會秘書長芭芭拉在研討會上說,歐盟制定的茶葉農殘技術標準確實是太嚴了,其中有貿易保護因素。

  來自農業(yè)部全國農技推廣中心趙紅鷹及安徽農業(yè)大學的姜含春教授均指出,關于茶葉的技術性壁壘確有其合法性,如美國依據(jù)其《茶葉進口法》制定的有關茶葉進口的技術措施和歐盟頒布的茶葉農殘檢測標準,均具有法律地位。但嚴與不嚴,合理不合理則又是另一回事。

  歐盟的茶葉農殘檢測標準近年來可以說是變本加厲。2000年7月1日,歐盟實施了新的農殘檢測標準,而到2002年和2003年又連續(xù)實施新的農殘檢測標準。歐盟還通過立法規(guī)定,對輸入歐盟的茶葉在歐洲入境港隨意抽檢,凡是超過限量標準的茶葉將不能進入歐盟,并實行封存,銷毀或退回原產地國家。

  在2000年實施新的農殘檢測標準之后,日本又將用3年時間新設200種農藥殘留標準,2006年后,將全面禁止未設定標準的進口農產品流通。中國和歐美、日本的技術水平不同,技術政策也有差異,導致了上述發(fā)達國家在市場競爭中采取了對他們有利的技術手段。關于特種茶

  茶葉產品按其制作分類可分為紅茶、綠茶、黃茶、青茶、白茶和黑茶;按商品分類有紅茶、綠茶、黃茶、烏龍茶(青茶)、白茶、花茶和緊壓茶等。

  中國特種茶是指紅茶、綠茶外,其他國家沒有生產的茶類,主要包括烏龍茶、花茶、白茶、普洱茶、黃茶、小種紅茶等茶類。

2004年1月30日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