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幾個愛茶者聚坐茶樓,品嘗大紅袍。因為所品大紅袍來自武夷山不同廠家,各人口味愛好、經(jīng)歷、修養(yǎng)不同,所以見仁見智,各有看法。但不管怎樣,代表了相當一部分
茶葉消費者的意見,故捉筆輯文,以期對大紅袍、閩北茶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一些參考。
李龍年(詩人,新聞工作者):近年來,隨著武夷山旅游業(yè)迅速發(fā)展和宣傳力度的加大,武夷山知名度不斷攀升,隨之茶市場也旺銷看好。特別是大紅袍晉京宣傳,反響不凡,這對旅游和茶業(yè)發(fā)展是如虎添翼。今天我們在這么雅致的茶館里,品嘗名茶大紅袍,真是有緣啊。請各位談談感受。
蟲蟲飛(女,醫(yī)師):我喜歡品茶,但接觸大紅袍茶只一年多。以前也有品過一些,都沒有今天印象深刻。因為我是第一次集中地品嘗了這么多,有七、八種,應該說都是好茶。但也有一點不解,為什么這幾種茶的品味風格不一樣呢?有的香氣特別好,有蘭花香、桂皮香、乳香、果香,有的茶湯特別醇厚,有的香氣茶湯兼佳,也有香氣與茶湯都很一般的,可是看外包裝,都是大紅袍啊。
安言(女,公務員):還有焦糖香,一種類似米飯鍋巴的香味,聽說是傳統(tǒng)大紅袍特有,炭焙出來的。茶湯滋味也有很大差別,有的非;槾己,有的滑順卻不厚,還有的有些澀口。
南強(作家,評茶師):在中國所有名優(yōu)茶中,最有爭議的就是大紅袍了。許多外地的愛茶者也經(jīng)常問我,都說大紅袍是皇帝狀元才喝的茶,如今不是只有九龍窠懸崖上才有幾棵嗎?可市場上到處是大紅袍,味道和質量差異很大,價格差別也很大,有的幾百元,有的幾千元,有的卻只標價30元!這些大紅袍,到底是不是真的?
我告訴他們,所謂九龍窠上幾棵皇帝喝的大紅袍,只是大紅袍的茶樹品種母本而已,而且現(xiàn)在也已禁采了。大家喝到的大紅袍全是商品茶,只是用大紅袍作為名稱,與母本大紅袍是兩回事,其實這些都是商品大紅袍。既然是商品茶,有的是用大紅袍母樹無性繁殖純種茶青制作,有的則是用幾個品種的茶拼配的,因為生產(chǎn)廠家不同,使用的茶青原料、制作工藝不同,所以才會出現(xiàn)這些香氣、茶湯滋味以及質量上的差異。
蟲蟲飛:我聽說,武夷山的茶,原來叫武夷巖茶,還有水仙、肉桂、名叢、奇種等等,品質都很好。前不久我還品過肉桂,香氣非常好。水仙的味道也相當好,茶湯特別醇厚。大紅袍只是其中的一個品種,可現(xiàn)在為什么單單打出這個牌子呢?
安言:這是營銷宣傳的策略吧。早年我是喝武夷的肉桂,蟲蟲說的那幾個品種都是巖茶,都各有特點,F(xiàn)在之所以單打大紅袍,可能是因為有聞名的大紅袍景點,這是武夷山旅游的必看景點,而導游們所講的大紅袍傳說又特別生動,使大紅袍茶及其文化實物化,外顯性強,更易被認知、感知。許多外地朋友到過武夷山后,雖然也喝了不少茶,最后都記得大紅袍。
龍年:這也就是為什么要打大紅袍牌的原因了?梢哉f是旅游使大紅袍出名,大紅袍又促進了旅游。但是對于武夷山茶業(yè)發(fā)展來說,雖然得益于旅游,但本身也有其獨特的規(guī)律。
安言:是的。武夷巖茶有許多品種,大紅袍只是其中的名叢之一。我一直在想:現(xiàn)在是只推大紅袍?還是借大紅袍之名推武夷巖茶?如果只是前者,那么,對武夷巖茶豐富的品種及其茶文化內(nèi)涵是不是一種損失?這對有悠久歷史的武夷茶文化的傳承弘揚是不是一種缺憾呢?如果是想通過大紅袍樹立武夷巖茶的品牌,又如何通過大紅袍形成一個武夷巖茶的整體概念呢?比如鐵觀音,不論極品茶、還是普通茶,總體的感覺是湯色淡、清香,很直接,容易被人接受,并能形成一種穩(wěn)定的印象。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