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象是從今年5月份開始吧,閑賦在家沒事,無意間看袁枚的《隨園食單》“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櫞,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果然清芬撲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試一二杯,令人釋躁平矜,怡情悅性。始覺龍井雖清而味薄矣;陽羨雖佳而韻遜矣。頗有玉與水晶,品格不同之故。”于是有了探究武夷巖茶之心。
在這之前,我總共喝過三次巖茶,有二次是開茶友會時,茶友帶來的,當時也不知道是巖茶中的哪類茶,只記得一個糊香味而已,還有一次是在茶葉批發(fā)市場喝到的,后來也只記得那個紅紅的盒子好看,與“紅袍”二字相得益障。
到了8月份,又參加一次茶友會,再次喝到大紅袍和肉桂,呵呵,也沒留下啥映象。
這個時候,我已經有些失望了。找?guī)煾档箍嗨,師傅說:要堅持啊,以你對茶的悟性,每天一泡,喝三個月后再來匯報吧!呵,也不知師傅這是在鼓勵呢還是打擊。后來七茶搞“一品一鑒活動”,品鑒七款巖茶,我報了名,還特意請小風另外寄上了幾種茶。同時,我又另訂了一些樣品茶。
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巖茶里的“樅味”。人家問我:這茶能喝出樅味來,你喝出來沒有?我搖頭:“樅味是啥味”?“一種類似青苔的味”!扒嗵κ巧段丁?呵呵,沒有人能給我表述清楚。
在一個早上,我便纏上了四哥,要跟著他一起去簇橋,四哥瞪我:“你去做啥子”?“我要去弄清楚青苔味是啥子味”。四哥撇撇嘴:“怪人一個,走嘛”。管他怪不怪哦,反正給了機會就行。
終于知道青苔是什么味了,我個人認為就是我們平時聞到的海帶的那個味,只是味更淡些。說實話,我個人是不大喜歡這個味的,而且,到現(xiàn)在,我也沒從巖茶里喝到這個“青苔味”。只是在喝清風的茶時,有一款茶,入口后,會在口腔上顎留下幽幽涼的感覺,這種感覺很舒服。(請問:這種幽幽涼的味,是什么味呢?)
開始喝巖茶時,無論哪個品種喝著就一個味道,我個人認為是小時候在碳灶里烤紅署的味(不是現(xiàn)在大街上烤紅署的那個味哈。),什么肉桂的辛香,水仙的柔滑,完全品不出。直到有一天,邊和朋友聊這巖茶邊稀里糊涂的泡巖茶,突然喝出太陽照在巖石上的一種感覺來,這種感覺很抽象,就象被子在太陽下曬了,晚上嗅到被子上太陽的味,這個感覺差不多。上網(wǎng)告訴師傅,師傅說:有進步,繼續(xù)!
現(xiàn)在還記得那天下午回家,很疲憊,習慣性的泡上一壺茶,是一款肉桂,隨手泡了幾水,咕嚕嚕地喝下去,就去睡了,朦朦朧朧朧總覺得有一股很特別的香在鼻尖縈繞,有種睡在花叢里的感覺,感到一身毛孔都散發(fā)著香呢。醒來,四哥問我:剛才你泡的是啥子茶,再泡點。呵呵!這位一直說喝巖茶象喝中藥的固執(zhí)的人,現(xiàn)在主動要求泡巖茶了?于是,再開一小泡,啊,久違的金桂花的香,滿室飄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