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上村老書記林健南那了解到,在康熙年間,崇安北部與外界有著竹筒茶的貿易來往。由于當時崇安北路難行,交通不方便,從焦嶺關走山路至江西廣豐縣洋口、青山縣活口、九江,在從江西九江走水路至上海,從而將吳屯竹筒茶運往各地。解放后,吳屯竹筒茶很少在被民間所用,大部分地區(qū)便失傳了。林健南還告訴記者,由于他爺爺是當時抗戰(zhàn)的紅軍,常使用吳屯竹筒茶,也會制作,便將這種技術傳給了他。雖然在現(xiàn)代很少在用到竹筒茶,然而林健南偶爾還會進行制作,將這種技術始終流傳下去。在吳屯境內,像林健南一樣的尚存制作吳屯竹筒茶技藝的人還是有的,他們也將會把這種技術始終的傳承下去。(韋興庫)
參考資料來源:江和林、鄒全榮
瑞巖禪寺
竹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