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幾位武夷山特殊的客人從俄羅斯遠道而來,他們是做茶葉貿(mào)易的商人,這些年,一直在中國各地跑茶生意,對久負盛名的武夷山大紅袍早有仰慕,這次是專門來武夷山拜訪的,經(jīng)朋友引見,到了此行第一站福蓮。一位先生招呼他們到茶屋落座,他大概50來歲的樣子,因愛茶、信禪,就在這里得一靜土修身養(yǎng)性、開慧益智了,他便是史習偉,這里的負責人。來了外國朋友,欣喜萬分,雖不多話,可以看出一臉的喜悅,樂呵呵地邀請客人喝茶。屋內(nèi)禪味十足,進門“儉、清、和、靜”四個大字,是由茶界泰斗張?zhí)旄@先擞H筆題寫的。陳設(shè)擺放大部分是沿用古樸風格,竹制的八角燈具、青石鋪就的地板、古色古香的屏風、散落在博古架上的古玩,還有那四處彌漫的淡淡的檀香味道,只要站在這屋子里,躁動的心情就會一點點沉淀下來。
客人們隨即參觀一圈后,該坐下來品品這禪茶一味了。悠揚的音樂從女孩的指間流淌出來,伴著澄黃透亮的茶湯入喉,不僅能更好地品飲出茶中滋味,更有益于體味中華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幽邃神韻。客人們第一杯進肚后,異口同聲:“好茶!”叫出了以茶會友的主人盛情之道的默許。
席間,有一位名叫內(nèi)爾瓦的俄羅斯女子,體態(tài)典雅,禁不住插上了一口非常流利的普通話。她在中國北京長大,父母親都在中國工作,很喜歡中國茶,所以茶文化對她影響很深。她說,專門研究過武夷茶,包括紅茶和巖茶,這次來就是為一睹大紅袍風采,對大紅袍是茶中極品刨個究竟;對武夷茶之內(nèi)涵,從品質(zhì)特征、品茗意境都有參悟;最后話題轉(zhuǎn)向了俄羅斯如何與茶文化、如何與武夷茶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俄羅斯人每天都離不開茶。早在1567年,俄羅斯就有飲茶的記載。十九世紀,有關(guān)茶禮、茶會、茶俗就都在俄羅斯文學作品中出現(xiàn),茶字成了某些事物的代名詞,連給小費也叫“給茶錢”……
內(nèi)爾瓦一席話,贏得在場人的交口稱贊!巴鈬讶耍星胰绱,我們應(yīng)該更有信心將武夷茶做到俄羅斯去!笔废壬缘。
在做茶人和愛茶人的領(lǐng)域里,從來就沒有硬生生的生意詞,因茶,而代之以冥冥之中結(jié)下的緣分。離別時,他們相互交換了聯(lián)系方式,叮囑日后多多來往,一切都那么順其自然。俄羅斯女子的一段武夷茶話仍在升騰,他們愛武夷茶,而不僅僅是茶,包括茶禮,以茶參禪,一種恬淡寧靜的文化心態(tài),一種古雅淡泊的審美情趣。
清香的寒蘭感染了一壺好茶,武夷做茶人謙恭的說道、熾熱的好客情懷,在淡雅的箏弦彈奏中釀就了一場茶事。窗外的蓮池,相映生輝,正等待來年盛開。(周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