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袍母樹如今已經(jīng)停止采摘,進入全面的保育。大紅袍母樹所在的山谷縱向綿延幾里,兩側(cè)險峰峭立,寬不過幾十米。就在這條狹長地帶里,由大紅袍母樹嫁接而成的二代、三代茶林早已蔚然成林,如同溪流一樣汩汩而下,形成一道傳承有序的“茶溪”,F(xiàn)在武夷山當?shù)厥忻嫔纤苜I到的上品大紅袍,大多出自這條“茶溪”。
除了大紅袍母樹,王順明還推薦我去位于武夷山麓的下梅古村看一看,“那里是晉商萬里古茶道的起點!痹谖湟娜说难劾,萬里茶道和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一樣,是久負盛名的貿(mào)易通路,這條通途全長5150公里,從武夷山區(qū)經(jīng)山西一直連接中俄邊境的商貿(mào)城恰克圖,而武夷山區(qū)的茶路起點則在下梅村。

這是一座肆意生長的閩北小村。村口的海報將鄒家祠堂和喬家大院的圖片擺在了一起,傳遞的信息不言而喻。其實,喬致庸和本地大茶商鄒家之間究竟有沒有直接的貿(mào)易往來仍然有待研究,但村里打著四色牌的老人卻很清楚地告訴我,祖上確實和來自山西榆次的晉商有很大的買賣,也使得梅溪邊默默無聞的小村一時間成為南北商賈云集的地方。
南街和北街是下梅村里兩條平行的老街,中間隔著一條約莫10米寬的人工運河。兩條老街像兩條平行的游龍,成為當?shù)厝似綍r休閑娛樂的主要場所。老街上架著廊棚,因此不用擔心下雨,記得去鎮(zhèn)國廟里拜拜菩薩,里面坐著幾位拈香的老婆婆,并不細滑的紙面在她們手里被揉搓成寶貝,紙里裹些松香,搓的時候老婆婆嘴里念念有詞,那是很誠心的念經(jīng)。一捧香拿出來,真是美麗,簡直是一捧俏麗的手捧花,香面上的紙團顏色主要有白、黃、紅,代表不同的吉祥寓意。
以王家大院、喬家大院為代表的晉商大院,勝在整體龐大的規(guī)模,每一座都像是獨樹一幟的城池。下梅村里也有大宅,即以鄒家大夫第為代表的閩北院落。17世紀末,鄒家從江西搬遷至此,已經(jīng)傳承11代,是當?shù)睾蘸沼忻牟枭獭T郝鋬?nèi)最有特點的是用來擺放蘭花及各色盆景的石梁花架。石梁長度4?5米,因為武夷山本地山體多為砂巖,因此上等石梁大多是本地茶商從廣東購置的寶貝。大夫第的最后一進小花園內(nèi),可以看到一株樹齡400多年的羅漢松,和老宅子同齡,枝葉桀驁張揚,毫無老邁之意。

要看真正的老樹,還得前往位于九曲溪上游大約20公里處的國家森林公園內(nèi)。和“下餃子”的九曲溪不同的是,龍鳳谷、翡翠谷、神秘谷內(nèi)的清溪還處于野生狀態(tài),尤其值得一看的是由9個珍珠灘、18個五彩池和36個翡翠潭組成的翡翠谷,因為潭水幽藍,也被稱為“武夷九寨”。
負責巡山的工作人員告訴我,武夷宮內(nèi)兩株宋代古桂的樹齡在900年左右,他在森林公園的深處隱秘地帶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過樹齡相當?shù)墓饦,“武夷山現(xiàn)在最需要保護的是紅豆杉,因為適合做名貴家具,前幾年盜伐的很多,有些村子村口的千年風水樹一夜之間被神秘砍伐運走,所以公園也加大了保護力度。”他還告訴我,公園內(nèi)的紅豆杉每年結(jié)果季節(jié)滿樹紅妝,果實像櫻桃一樣漂亮。“現(xiàn)在大紅袍出名了,希望來武夷山喝茶的游客也可以關(guān)注紅豆杉的命運,它已經(jīng)被列為國家一級瀕危樹種!
來源:人民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