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_98在线观看噜噜噜国产_亚洲网日本一区_台湾中文娱乐无码

 

關鍵字:

位置導航:

 首頁 >> 巖茶知識 >> 《武夷山市志》茶葉卷 >> 第三章 茶葉經(jīng)營與茶政 >> 正文

 


第三節(jié) 茶政管理(一)


發(fā)布日期:[09-11-17 ] 收集整理:[武夷山奇苑茶業(yè)公司]


第三節(jié) 茶政管理

    唐末至宋朝,武夷山一帶除向朝廷上交貢茶外,還按照朝廷規(guī)定的榷茶法,實施對茶葉的征稅、管制和專賣等茶政管理。茶農租用官家公有的茶山栽植茶樹,每年春天制茶賣給官家,茶價由官家規(guī)定,茶葉購銷由官家壟斷!叭恫璺ā狈ǘ葒,只準茶農將茶葉賣給官家或指定的代理商,隨便販賣要處罪。官家指派的代理茶商只能在指定地點按劃定數(shù)量收購茶葉,并在指定地點銷售,其中絕大部分還應銷售給官家。此外,還大量收購民間散茶,由官府儲備,以便運往邊境向鄰國交換馬匹。官家實際上控制了茶葉運銷的過程,壟斷了茶市貿易。武夷山實行這種榷茶法在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葉嘉傳》里曾經(jīng)提及。文中說到葉嘉曾向皇帝“進三策”,“其一曰榷天下之利,山海之資,一切籍于縣官行之,”結果是:“一年財用豐贍,上大悅……”榷茶法始于唐建中元年(780)。當時初征茶稅,不久就告停止。唐貞元間(785~792)重新征收茶稅。唐大和九年(835),官府令茶戶將茶樹移植于官場,茶葉的產銷至此全由政府壟斷。
  宋初規(guī)定,官府把種茶的本錢發(fā)給茶園戶,并規(guī)定茶葉采制后交給官府專賣。天圣時(1023~1030)停止官府給茶園戶本錢的做法,嘉祐時(1056~1063),改向茶園戶收租,向商人征稅。崇寧元年(1102)朝廷實行蔡京主張的“茶引法”。商人交納茶價和稅款后領取茶“引”(即茶商運銷貨物的憑證),憑引賣茶。運銷茶葉數(shù)量和銷茶地點都有限制,是政府統(tǒng)制下商人專利的辦法。
  元代,取消茶馬交易,榷茶制度與宋朝相同。大德六年(1302)起,朝廷在武夷山創(chuàng)立皇帝焙局,派監(jiān)采官每年制造貢茶5000餅(約250斤)。同時,大量收購民間散茶。當時,商營茶莊在建陽、建甌、崇安就有10余家。至元十七年(1280),朝廷實行攤派茶稅的表配法,茶稅向茶園戶攤征。至元二十年,恢復實行茶引法,隨后又于茶引法之外增行“茶由”,征收零賣茶稅。由于官府對茶園戶進行層層盤剝,茶農苦不堪言,紛紛反抗,甚至破壞茶園逃亡他鄉(xiāng)。明洪武元年(1368),恢復茶馬交易,以茶葉換軍馬以鞏固邊防。至洪武二十四年,茶政管理沿用舊法,對茶農實行派貢制,對茶商行使“茶引法”。當時武夷貢茶為548斤。明萬歷《建寧府志》載:明初建寧府歲派上供茶1856斤,其中建安縣上供茶1308斤,崇安縣548斤。崇安縣上貢武夷茶占建寧府總數(shù)的29%,而建寧府上供茶數(shù)約占當時全國供茶的一半,由此推斷,崇安上供武夷茶約占當時全國供茶的14.7%。明洪武二十四年,朝廷下詔:“建寧歲貢上供茶,聽茶戶采進,有司勿與!睆拇素暡钄(shù)量漸減,至永樂元年(1403)之后已不見派貢記載。
9 7 3 1 2 4 8 :


【奇苑茶業(yè)公司茶事生產活動】
   4月30日觀察百年老樅水仙萌發(fā)情況
   4月27日采制土國在水仙(詳細圖文報道)
   4月26日采制天心巖水仙(簡略)
   09年春采摘九龍窠品種茶
   武夷巖茶丹桂開始制作
   更多>>>>

公司茶園基地

(點擊照片可放大)

九龍窠(一) 九龍窠(二)
北斗峰茶園 天心廟前茶園
天心巖火焰山茶園 天心巖土國在茶園
水簾百年老樅水仙 牛欄坑茶園
慧苑竹窠茶園 悟源澗茶園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公司榮譽 | 匯款方式 | 網(wǎng)上預訂 | 在線幫助


Copyright © 2003 - 2008 武夷山奇苑茶業(yè)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技術咨詢電話:0599-5152999

地址: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新村208號
本網(wǎng)經(jīng)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yè)部登記備案(閩ICP備05000867號
建議使用 IE 5.0 或 NETSCAPE 4.0以上版本進行瀏覽,最佳顯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