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紅袍景點停車場沿盤山公路上行約1公里,就是武夷山著名古剎天心永樂禪寺。禪寺初建于明代,因地處武夷山風景區(qū)的中心,故稱山心庵。明嘉靖七年(1528),道士韓洞虛易名天心庵,并擴充構(gòu)建。清康熙年間,章堂巖鐵華上人的弟子果因和尚重光這一名構(gòu),稱天心永樂禪寺。清光緒八年(1882)重建。光緒二十六年,名僧德容由福州鼓山到武夷山任住持,主持大興土木,廣增佛殿僧舍,弘揚佛法。至民國36年,先后傳七堂大戒,使曹洞鐘鼓遍天下,武夷山佛壇遂為世人矚目,被視為佛教的"華胄八小名山"之一。香火盛時,寺內(nèi)有僧眾百人,游人香客摩肩接踵,極一方勝概。寺廟依中軸線建有彌勒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法堂、庫房、齋房、禪堂、客堂、香客樓以及鐘鼓樓和偏殿等,飛檐曲欄,壯麗雄偉,殿宇基本保留至今,"文化大革命"后,寺廟一度被占為民房。1989年,再度修葺重光。1990年,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為禪寺題額。著名書畫家潘主蘭為禪寺撰寫《重修武夷山天心永樂禪寺碑文》。1993年,經(jīng)省政府批準正式對外開放。1998年10月,新建的大雄寶殿落成,面積820平方米,為仿宋重檐歇山式建筑,古樸莊嚴,高16.5米。寶殿正門前兩根鏤空龍柱,工藝精湛。殿內(nèi)安坐藥師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三尊銅像,妙像莊嚴慈祥,香火鼎盛,成為山北景區(qū)的旅游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