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曲被稱為水上動(dòng)物園,奇巖怪石形禽似獸,形態(tài)各異,有雙乳峰、環(huán)佩巖、上水獅、上下水龜、象鼻巖、駱駝峰諸景。
雙乳峰
位于溪北,為一對連麓并立的山峰,形體相似,豐滿圓聳,傳說為王母失落的一對乳房,因而得名。當(dāng)霧鎖峰腰時(shí),朦朦朧朧有如兩朵出水芙蓉,也許因“雙乳”之名不雅,明代司馬趙昭又將此峰更名“并蓮峰”。峰壁3處洞穴有船棺殘板。峰麓有鼓子庵舊址,又稱鼓子峰。
環(huán)佩巖
位于雙乳峰右,相傳巖石能發(fā)出玉石碰撞的清脆聲響,又說是山中澗水潺潺而流,叮咚作響,故名。峰頂有座巖石,神似弓腰欲躍的貓兒,稱貓兒石。石旁又有一塊赭色巖石,民間衍幻為豬肝石。兩石合稱“貓吃豬肝”。
紫芝峰
雙乳峰左一峰屹立高聳,半腰有靈芝形狀的圓石一塊,名為靈芝石,峰巒也因此稱紫芝峰,靈芝石下另有一石鵠立于峰腰,神似端莊慈祥的觀音大士,稱觀音石。其前一座中裂一罅的崖巖匍匐溪邊,形態(tài)好像穿著開襠褲的稚童跪伏在觀音足下。這就是九曲中提到的“童子拜觀音”。
上水獅
溪北一石臨溪而立,前高后低,巖上草木叢生,藤蘿纏繞,神似雄獅橫臥灘前,面朝西向,昂首揚(yáng)鬟,逆流奮進(jìn),俗稱上水獅。
上下水龜石
上水獅巖麓的溪曲之中有兩塊墜石。兩石重疊堆砌,下面一塊形似半露水面的巨龜,浮甲探首欲出水面,頭部中央還自然地鑲嵌一塊大小適度、顏色適宜的礫石,恰似龜?shù)难劬,俗稱上水龜;上面一塊則俯首臨溪憨態(tài)可掬,俗稱下水龜。如果逆水觀看上下水龜更為逼真,當(dāng)竹筏急駛而過時(shí)再回頭觀景,只見下水龜長伸頸項(xiàng),顯飲溪之勢,與上水龜?shù)穆N首溪面相映成趣,兩龜嬉戲之狀躍然溪中,“移舟換景”之妙愈加突出,俗稱“回頭望金龜”,此為八曲最高奇趣的溪谷景觀。
象鼻巖、駱駝峰
溪南有一塊狹長形巖體,臨溪兀立,形式一只巨象飲水溪畔,名象鼻巖。象鼻巖附近又有一峰,似一只漫步溪邊的雙峰駱駝,叫駱駝峰。
魚磕石、海蛤石
竹筏行至八曲盡處的芙蓉灘,有兩塊墜石,一如一條魚,水流擊石,磕碰有聲;一呈半圓形,形若海蛤,都因形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