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_98在线观看噜噜噜国产_亚洲网日本一区_台湾中文娱乐无码

在線留言 設(shè)為首頁 加入收藏
當(dāng)前位置:茶史茶俗

記者眼中的臺灣

發(fā)布日期:2008-09-24 10:36:03 訪問次數(shù):1917

  商報記者黎爾寬/文圖
  臺灣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游,往后到臺的順德游客將不斷增加。前些日子,我應(yīng)邀抵臺灣進行了一次走馬觀花式的訪問,雖然時間只有九天,但仍感收獲頗豐,現(xiàn)將耳聞目賭中的一鱗半爪刊出,奉獻給讀者諸君。
  臺灣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島上的風(fēng)光可概括為“山高、林密、瀑多、岸奇”等特征。千萬座山組成了臺灣四條南北縱列的山脈平行伸展,形成許多奇特而壯麗的景觀;臺灣森林面積達一百九十多萬公頃,占全島面積百分之五十五,比歐洲著名的山林之國瑞士的森林面積大一倍,被人們稱為亞洲的“天然植物園”;瀑布不僅多且類型多,直瀉型的從天而降勢如龍飛,還有珠簾型、轉(zhuǎn)曲型、多瀑并列型等等;海岸景觀也令人嘆為觀止,東海岸的清水?dāng)嘌拢愿哂馇椎拇罄硎^壁,垂直插于海底,綿延達二十一公里,曲折而達天祥的大峽谷,長二十公里,氣派十分雄偉。由白花蓮太魯閣起兩邊都是千米高的石壁,中間是湍急的流水,被稱為世界第二大峽谷。
  峻峭的高山,坦蕩的平原,肥沃的土地,溫暖的濕潤的氣候,使臺灣成為一個富饒之島。水稻、甘蔗、茶葉被譽為臺灣“三寶”,糧食除供應(yīng)本島人民食用外,還有一半出口;蔗糖大量出口,波蘿、香蕉、龍眼、荔枝、柑桔、木瓜等南方產(chǎn)的水果這里都有,檳榔更是島上特產(chǎn)。

  美麗阿里山
  “游臺灣不到阿里山,就等于沒有到過臺灣”。這是臺灣人對外地人常說的一句名言。為了領(lǐng)略阿里山的景觀,我們專門在這里觀賞了兩天,深感此言非虛。
  阿里山位于臺灣西南部的嘉義縣境內(nèi),是大武巒山、尖山、積山、大塔山等十八座山的總稱,面積一千四百多公頃,最高海拔的山峰二千九百零八米。阿里山是臺灣秀麗俊美風(fēng)光的象征,是臺灣八景中的第一景,馳名中外的森林游樂區(qū)。
  神木、云海、日出是阿里山三大景觀。“神木”是指山里樹齡在一千年以上的樹木。導(dǎo)游告訴我,從前這里的十八座大小山各有名稱,相傳于二百五十多年前,鄒族有一位酋長名阿巴里,他勇敢善戰(zhàn),在至今的阿里山間帶族人打獵,每次都滿載而歸,后來族人為感念他,乃將此一帶山稱為“阿里山”。
  我在一株名為“三代木”的奇樹中駐足良久。樹的第一代生長于一千五百年,枯死后二百五十年,一棵種子飄落其上,以枯樹養(yǎng)份生長出第二代樹,后來樹木殼空;三百年后又出生第三代樹,如今枝葉茂盛,樹木的生命力在此表露無遺。
  阿里山的森林鐵路,是世界三大高山鐵路之一。它最早是為運送阿里山林場的木材而鋪設(shè)的,也是山上居民上下山及運送各種物資的主要交通工具。后來因觀光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這條森林鐵路轉(zhuǎn)為以客運為主,并于一九八四年起,行使“阿里山號”快車,將之前古老的蒸氣機火車頭及舊車箱作陳列,供游客懷念。這條鐵路自海拔三十四米起回旋于山嶺蒼林之間,穿越五十二座山洞,直達二千六百米的阿里山半山。游客在乘車中可沿途觀賞阿里山的熱帶林、溫帶林、寒帶林各種不同的樹木景觀,春、夏、秋、冬各異的景色。
  半山中的慈云寺,建于一九一九年,寺中有一尊釋迦牟尼像,是珍貴文物,四處茂林修竹,一株槭樹葉色火紅,令人有萬綠叢中一點紅之美感。
  這里的人們告訴我,阿里山人文景觀很多,主要的就有十三處,游遍得數(shù)天時間,我們在此僅兩天,走馬觀花也只能看到一小部分而已。

  瞻仰張大千故居
  臺北市外雙溪,我瞻仰了畫壇一代宗師張大千的故居。
  這座被張大千題名為摩耶精舍的故居,建造于一九七六年,七九年竣工,占地面積五百七十八平方米,建筑面積二百二十二平方米,是座兩層四合院。據(jù)講解員介紹,“摩耶”之名是張大千依據(jù)佛經(jīng)典故起的,謂釋迦牟尼母親摩耶腹中,有三千大千世界而命名?,F(xiàn)在故居歸故宮博物館統(tǒng)一管理,張大千逝世后百日,家屬遵其遺志捐出的?,F(xiàn)在室內(nèi)一切陳設(shè)依舊,讓游客窺悉其生前生活的一面。
  故居入門是天井,有水池一方,池中有小橋,四面遍植藤類植物;左面有一盆黑松,枝態(tài)以四十五度角下墜,頗有鞠躬之意,張大千先生稱之為迎客松;另有四盆“鐵柏國寶”,蟠曲矯勁,樹齡皆超過二百年,姿態(tài)雄偉,堪稱精品。地下左面是客廳、畫室和小會客室,右面是餐廳,中間為花園,通風(fēng)透光非常好;二樓是裱畫室,室內(nèi)備有全套裱畫工具,張大千是請師傅來家中裱褙的,還有一個小畫室。張大千畫室里,正中置有他正在揮毫作畫的蠟像,栩栩如生;旁邊放置著一只猿猴的標本。他有黑猿轉(zhuǎn)世之說,生前常以戲猿為樂。畫桌上陳列著畫具,桌子及柱子掛著許多畫筆,筆毛均為精選的動物毛發(fā)制成,其中一只馬毛巨筆是專為潑墨用的。小會客室是其夫人專供接待女賓之用,布置十分典雅,墻上掛著幾幅家居生活照,另放置奇石數(shù)方。先生生前愛石成癖,為了長期觀察,寫生入畫,常不遠千里,從巴西、美國、日本運石前來,奇石收藏甚豐。
  張大千故居極富園林之勝,前院、中庭、后園到屋頂皆花園,他喜愛盆栽,尤以松為最,其余為柏、梅、櫸等盆景。后園有一盆七十齡的陽明小絨毛野杜鵑枝椏相連,象征著永結(jié)同心,先生特別喜愛,特題字“摩耶精舍供養(yǎng)鶴林連理”于盆。先生愛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將荷花栽植于八斗水缸內(nèi),再放入池塘中,開花時節(jié)晨昏欣賞,無限樂趣。[FS:PAGE]

  故宮博物院國寶多
  在臺北市,我參觀了故宮博物院。這座位于士林區(qū)外雙溪至善路二段的博物院,依山而立,金碧輝煌,從外表看很像北京故宮。故宮博物院建成于一九六五年,珍藏有各類稀世文物珍寶近七十萬件。四層展覽大廳里,設(shè)有三十六個展室,除十個重要專題為長年展出外,還有近十個專題為輪換展出。故宮博物院擁有世界一流的展場,所以有半數(shù)的展品是一月一輪換的,據(jù)說要將全部藏品展覽,大約需要四十年的時間。
  我從展覽大樓的一樓開始,走馬觀花地逐個展室觀看了一番。在長年展出的專題館里,我仔細地觀看了“商周青銅禮器”館,我國遠在四千年前,就已經(jīng)有青銅器了,然而用青銅鑄制禮器,則以商周時代為鼎盛。我看到,展出的青銅食器、酒器、水器或樂器,無不展現(xiàn)使用者的身份及地位,這反映出殷商時代定尊卑、分上下的宗法制度。在“西周文存周金”館里,看到在銅器上鑄或刻的中國古老漢字,而這漢字體系正是經(jīng)歷三四千年演變,猶為全世界中國人普遍使用的文字,還影響了鄰近的日本、韓國和越南的文字建構(gòu),這種緊密的文字生命的開創(chuàng)與延續(xù),是任何他國文字所未曾有過的。從“明清雕刻”展館展出的竹雕、木雕、象牙雕刻、犀角雕刻、果核雕刻五類展品中,使我對中國雕刻工藝的起源和發(fā)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展品中表明,在我國工藝美術(shù)史上,雕刻工藝是最早品類之一。在遠古社會里,人類已經(jīng)知道運用大自然中的玉、石、竹、木、骨、角、牙等材料,制作出供實用或裝飾的工藝品。明、清時期雕刻名匠輩出、巧手成群,制作出不少精美的藝術(shù)彩品及經(jīng)營雕刻業(yè),例如浙江的青田石雕、福建的壽山石雕、金陵和嘉定的竹刻、廣州及揚州的象牙雕刻,名具特色,皆負盛名。
  在輪換展示的展廳里,我觀看了歷代的篆、隸、草、行和楷五類書體的二十九件名作,又看了中國繪畫的發(fā)展,進一步增長了對這方面的知識。
  原來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國寶,因何相當(dāng)多去了臺灣?臺灣墨文藝術(shù)家協(xié)會理事長張智亮告訴我,是蔣介石從北京和南京博物院取走了共二十五萬件價值連城的繪畫、瓷器、玉器、青銅器以及檔案等運到了臺灣,也有許多是從外國人手中收購的,部分是群眾贈予的。

  碧水青山日月潭
  日月潭被稱為臺灣八景中的第二景,國際級的自然景觀。
  日月潭位于臺中南投縣魚池鄉(xiāng),四周為崇山峻嶺,是由玉山和阿里山澗的斷裂盆地積水而成。湖面海拔七百四十米,面積七點七三平方公里,周長三十五公里,平均水深四十米。潭中心有小島,形成“青山擁碧水,明潭抱綠珠”的美麗景觀。清朝詩人曾作霖說它是:“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閑?!庇钟性娫唬骸暗X水環(huán)山以外,居然山在水之中”。
  湖水遼闊的日月潭,潭水碧波蕩漾;四周翠峰環(huán)抱,綠樹紅花五彩繽紛,如無聲的詩,立體的畫。這里氣候宜人,七月平均氣溫略高于二十二攝氏度,一月份略低于十五度,一年四季游人絡(luò)繹不絕。
  從山上的教師會館樓上腑瞰,清幽寧靜的日月潭水碧山青,載著游客的大小游艇在湖中來來往往,漣漪泛起,銀光閃爍,有如仙境;沿著潭邊道路漫步,兩旁的綠樹紅花,秋風(fēng)輕輕吹來,令人心曠神怡。
  湖畔有邵族獨木舟文化館、文武廟及玄奘寺等名勝。邵族是這里的原住民,他們的祖先刳木鑿船作交通工具,用獨木舟在湖上打魚為生。我看到,這里的獨木舟分兩種:一種是大獨木舟,由族人共同鑿造,可坐數(shù)人,使用必須跟頭人商借;一種是小的,屬私人所有,體積僅容二至三人,作為一家一戶交通和撈魚用。邵族造獨木舟必須舉行儀式,公船或私船選好造舟木材后,要請女祭師將家族祖靈請到庭院中,由女祭師向祖靈稟明造舟來意,同時祈求祖靈賜福庇蔭;造成后仍需請女祭師再稟祖靈,命名儀式后始能下水。在日月潭南邊青龍山上的玄光寺,因恭奉玄奘大師的靈骨而聞名,是臺灣重要佛教圣地之一。

  凍頂問茶嘗烏龍
  臺灣盛產(chǎn)茶葉,凍頂烏龍茶馳名中外。凍頂茶葉產(chǎn)地在阿里山,我們赴阿里山觀光的大巴,爬上海拔一千一百米地方時,在車上看到四周的群山,山坡上一塊塊的茶園青蔥翠綠;公路兩旁,茶店及茶加工場鱗次櫛比,引起我極大的興致,忽然間車子在一家名為天隆茶葉店前停下來,陪同我們的臺灣書法家林炎生招待我們進店里品茶。
  在天隆茶店,經(jīng)理郭秋伶招呼我們一行在茶桌上座后,擺好茶杯及泡茶工具,熟練地演示泡茶的全過程。郭秋伶告訴我,這里雖然叫“凍頂”其實山不高,四季如春,雨量充沛,晝夜常有云霧籠罩,加上土地肥沃,富有黏性,是生產(chǎn)優(yōu)質(zhì)茶的最佳環(huán)境?!皟鲰敒觚垺蓖庥^條索緊結(jié),新鮮墨綠而光澤,茶湯清澈明亮,入口甘醇而有韻味。凍頂茶為什么有如此上乘的品質(zhì),關(guān)鍵是從茶樹的栽培到制茶的工藝,都非常講究。茶園對茶樹不用化肥,只施黃豆餅及花生麩;茶葉采回來后,要經(jīng)過萎凋(自然枯萎、日光萎凋)、室內(nèi)萎凋、揉去水份、整形、發(fā)酵、烘焙等一系列工序,各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絕活。
  在臺灣期間我了解到,凍頂茶的由來,有一段海峽兩岸的茶緣呢。一八五五年,南投市竹山鎮(zhèn)鹿谷鄉(xiāng)的林風(fēng)池,渡海到福建參加鄉(xiāng)試中了舉人,回臺時林氏宗親邀請他游武夷山品武夷茶,他看到武夷山的土壤和氣候與臺灣家鄉(xiāng)的鳳凰山很相似,便提出購茶苗回去贈鄉(xiāng)親,武夷人為他的誠摯所感動,贈給他“青心烏龍茶”苗三十棵。他回臺灣后,把十二棵分送給竹林村等試種不成功,另十二棵送給凍頂山林三顯的卻成功了。經(jīng)過多年發(fā)展,環(huán)凍頂山一帶成為著名的烏龍茶產(chǎn)區(qū)。

工作時間

早9:00 - 晚18:00

周六日休息

18960606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