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時間
早9:00 - 晚18:00
周六日休息
發(fā)布日期:2008-03-29 22:51:39 訪問次數(shù):1989
武夷山位于福建南部,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東南”之譽。自古以來,它秀麗的自然風(fēng)光、典型的丹霞地貌、亞熱帶濕潤季風(fēng)氣候、底蘊豐厚、悠久的歷史文化,吸引了李商隱、范仲淹、陸游、柳永、辛棄疾、徐霞客等歷代名人的留連盤桓,山中吟賦詞章數(shù)以千計,摩崖石刻遍布視野,令古今游者折服驚嘆。更有那無數(shù)優(yōu)美動人的故事、掌故及傳說,讓人神往。
武夷山的名氣,不僅僅只在山水之間,還有一出名之物使人盡知,那就是“武夷巖茶” 。
巖茶素有它“巖骨花香”之巖韻,可乃飲譽中外,系烏龍茶中之珍品。而巖茶中的“大紅袍”最負(fù)盛名,屬巖茶之王,堪稱國寶。“大紅袍”因其產(chǎn)量稀少,茶樹將至絕跡,以至能夠品到此茶者少之又少,因此,有關(guān)的傳奇故事從古到今一直未斷,戲說“大紅袍”的的文章,并不是我自己的杜撰,把史上的片段記載拿來一用,讓自己和看官在品不到真正的“大紅袍”時,品品故事中的傳奇韻味也算是閑時的樂趣。
各位休要急燥,欲知此茶出處,還應(yīng)待我細(xì)細(xì)道來。
話說一張姓窮秀才,寒窗幾載,苦讀勤練,欲進京趕考應(yīng)試,無奈家中貧窮之極,沒有足夠的盤纏,無奈只好按著有限的銀子算著日子走路,沒想盤纏用盡時才走到武夷山,為走近路,他在斷食一日后,不顧體弱腹空,爬山涉水上了武夷山。
此時的武夷深山,真是竹樹茂密,花草繁盛,鳥語花香,山中小溪清澈碧綠,山石片片赤紅,真乃名副其實的“碧水丹山”。張秀才哪有閑情逸志流覽山光水色,一路跌跌撞撞,循著蒼屏峰與北廊巖之間的松鼠澗走著,待他穿過小洞,跨過石橋時便感不支,迎面只看到一個石門石洞,一陣頭暈?zāi)啃乖诹硕吹厣稀?
此洞名為“清石門”,只看這門的兩旁有一副石刻的對聯(lián):“喜無樵子復(fù)觀弈,怕在漁郎來問津”,看上去象是仙人在此對弈之處,門內(nèi)一絲光線透了出來,隨著光線轉(zhuǎn)亮,走過來了一位老和尚,只見他慈眉善目,鶴發(fā)童顏,步履輕快,身輕體健,一望便知是個在山中修道多年的得道之人,此和尚正是武夷山上“永樂禪寺” (即武夷山九龍窠天心廟)的主持了空大師。他手持一串佛珠,本欲趁著雨后的清新空氣到“清石門”找人對弈,沒承想到此卻看見門前倒著一位秀才摸樣的人,趕快上前將他扶起,試試口鼻氣息,把把脈象,觀望氣色后便知此人為饑餓所致,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了空大師那里還有心思對弈,立即將張秀才扶回了“永樂禪寺”。
張秀才在了空大師米湯細(xì)菜的精心灌喂下醒了過來,調(diào)理了一天,雖見體力好轉(zhuǎn),但卻又有了疾患之癥,只感肚漲腹痛不已,額上冷汗直冒,他忍著病痛,苦笑一聲對了空大師曰:“小生此番趕考,實想博取功名,一來為造福百姓,二來為報答父母望子成龍之心,可嘆吾命在此休亦”。了空大師聽言哈哈大笑:“秀才錯也,爾不過小疾纏身,養(yǎng)息調(diào)理一番便可痊愈,怎生如此哀言,暫且稍安勿燥,待老納去去就來”。說罷了空大師走出山門,行至一懸崖峭壁之處,摘取竹葉一片,放在嘴邊對著陡峭的山崖,只聽一聲長哨悠揚傳出,在山中縈徊蕩漾。片刻,突見崖頂群猴亂躥,越來越近,了空大師看見猴群到來,接著兩聲短哨吹出,沒過一會,就見猴王嘴含著幾片手掌般大的綠葉跑來,了空大師呵呵一笑,將那幾片葉子取過,拍拍猴頭,順手把一些花生丟給了群猴,返身便回到了“永樂禪寺”。
了空大師取出一片葉子,倒入山中清泉,穩(wěn)火煎煮片刻,一杯褐色似中藥般的水,端到了張秀才面前,張秀才一飲而盡,只覺此水香幽而奇,味醇益清,回甘韻顯,稍時就感遍體通泰,頓覺病體痊愈??谥蟹Q奇:“請問大師此乃何藥,有這般法力,只此一飲就能治病,實為仙藥也”。了空大師呵呵一笑:“此為本山九龍窠獨產(chǎn)的茶葉,眼下雖然無名,但其功用卻非同小可,作茶可謂上品之茶,作藥當(dāng)為百草神藥??上Т瞬铇浜茈y存活,若大的武夷山中,也只有老納這九龍窠處才有了了六棵,因其生長在懸崖峭壁之上,故采集時非人力所為之,須用群猴相幫,如此一來此茶更顯難得,秀才不知你飲的茶水是如此珍貴的罕物吧”?了空大師說完哈哈笑了起來,看到張秀才漸漸好轉(zhuǎn)的神色,心內(nèi)甚喜,“阿彌駝佛,施主現(xiàn)在身體感覺可是大好”?
張秀才這才知道自己喝的原不過是一杯茶水,沒想到此茶能將自己病痛掃盡,算算趕考的日期只要每天多行些路,應(yīng)該不誤,當(dāng)下心內(nèi)感激不已,對著了空大師深深一拜:“武夷山不但茶珍貴難得,還有這般功效,晚生見識短亦,今番聽大師教導(dǎo),長進許多。如若晚生有金榜題名那日,定來此重謝大師救命之恩,同時為茶樹披紅掛綠使之揚名天下。晚生就此拜別大師速速進京趕考去也”。“秀才且慢,待老納送你三片茶葉,你一路風(fēng)塵仆仆,如遇病災(zāi)可將此取出一片,煎煮熬至七分,飲過便能保全自身,此去山高水遠(yuǎn),一路多多保重,老納預(yù)祝秀才金榜高中,衣錦還鄉(xiāng)”。
再說這張秀才帶著三片茶葉和了空大師送的些許盤纏,由杭州往京城直奔而去.在杭州張秀才用此茶為員外夫人治好了急癥一事暫且不表,只說他進京路上再次的遭遇,真可謂“好事多磨”。這張秀才雖然一路逢兇化吉,但由于他在杭州城因故不得不再停數(shù)日,誤了行程,待趕到京城時,考試日期已經(jīng)錯過。
想到自己千里迢迢,嘗盡千辛萬苦才到了目的地,可趕考之事卻如煙灰一般消散無影,絕望之極。走投無路時看到一張皇榜,上說皇太后有疾欲求神醫(yī)。張秀才摸了摸包中茶葉,心想已經(jīng)無路可走了,不如碰碰運氣。他上前揭了皇榜,到宮中將茶葉取出泡制。太后飲罷,病體痊愈了?;实鄞笙玻僖娦悴?,問他要何酬勞,張秀才便把趕考誤期一事講出,懇請皇帝準(zhǔn)他直接參加殿試?;实郛?dāng)即御筆一揮,恩準(zhǔn)!殿試時張秀才文章句句華彩,眾人皆贊,被御賜為今科狀元。
張秀才高中狀元后,在衣錦還鄉(xiāng)時專程重返武夷山,重謝了空大師,感念此茶治病救命之恩,新科狀元親臨茶崖,焚香禮拜,并將身披的狀元紅袍蓋在茶樹上,此一舉便為這武夷奇茶定名為“大紅袍”,從此“大紅袍”茶揚名天下。這正是:
茗茶神話傳古今,
巖壁大紅永世存,
世間絕品人稱頌,
益思去病人長春。 [FS:PAGE]
附記:
歷史上流傳的大紅袍茶樹,在武夷山九龍窠懸崖上現(xiàn)存三棵。長期以來,人們只能觀其形,難以見其真容,能品嘗到滋味者非帝王莫屬。新中國成立后,在當(dāng)?shù)夭枞~研究所科技人員的辛勤努力下,憑借歷史留存的大紅袍母樹,進行無性繁殖育苗,經(jīng)多次反復(fù)試驗試種,終于在武夷山景區(qū)內(nèi)基本相同的自然環(huán)境條件下,獲得栽種成功。后經(jīng)1994年福建省科委組織專家鑒定,一致認(rèn)為:“茶葉研究所無性繁殖的大紅袍后代,保持了母樹的優(yōu)良特征特性,達到國內(nèi)先進水平,在武夷山特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可以推廣。”此茶命名為“小紅袍”。
經(jīng)過十幾年的努力,加速無性繁殖,不斷改進制作工藝,現(xiàn)在的大紅袍后代,無論數(shù)量和質(zhì)量均得到很大的發(fā)展和提高,現(xiàn)已行銷國內(nèi)外市場,倍受青睞(市場上銷售的“小紅袍”為真正的“大紅袍”第一個后代產(chǎn)品,市場上銷售的“大紅袍”是真正“大紅袍”的第二個后代產(chǎn)品,都是由三棵“大紅袍”嫁接而來,泡制工藝不同故名字不同)。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不僅能目睹”大紅袍”神采豐姿,而且還能親口品嘗大紅袍的神奇巖韻。
白云有幸在武夷山茶社專門品嘗了“小紅袍”,那茶的確回甘甚甜,清香滿口,余味無窮。
愿“大紅袍”與碧水丹山萬古長青,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