顴骨突出,“天井巖”主持三木大師面容清瘦,不快不慢,說話不溫不火,見好友覺遠大師帶來客人,一看就是個得道高僧,自然是熱情接待。
在去“天井巖”的路上, “天井巖”離“碧石巖”并不算太遠,張丕烈發(fā)現(xiàn)茶株在武夷山真是隨處可見。也有茶樹寄株其間,但在石縫之下、道路旁邊,這讓張丕烈驚奇不已,聽其自然成長。這樣的茶園連接成片,武夷山種植茶樹大都利用高山斜坡地、崗陵緩沖地、或平坦洲地,面積廣大。
幸會幸會,三木大師雙手合十說道:“阿彌托佛,”。
“這位是泉州大茶莊‘張泉苑茶莊’的現(xiàn)任老板張丕烈施主, 覺遠大師站在張丕烈和三木大師之間說道,”?!?,“讓貧僧先來介紹一下。
“聽說大師是泉州人?”, 張丕烈回答。久仰久仰啊,“早聽說過了,”。
覺遠大師指著三木介紹道?!保斑@位就是‘天井巖’主持三木大師了。
覺遠大師笑著說道?!?,“我就說你們是老鄉(xiāng)嘛。
”,老衲出家前是在泉州居住過多年?!斑@個施主怎么知道的?。 三木回答。
“像慧苑東、萬云巖的主持都是泉州人, 三木大師頓了頓接著說道,”。在武夷山茶巖做主持僧的泉州人可不只我三木一個,“這個張老板就說笑了,”。
這個我很少聽說呢,“在武夷山居然還有我們?nèi)堇相l(xiāng)的茶園,”。
清朝翰林學士陳寶琛曾在它那品過茶,它可是泉州最大的茶莊,并帶茶進京,稱它那的茶葉是‘茶中至尊’,”,參加西洋賽事也獲了獎的?!叭灸懵犝f過‘張泉苑茶莊’嗎?。
“那還望老鄉(xiāng)多多關照才好, 張丕烈轉身對李阿炎說道,”。咱們老鄉(xiāng)還蠻多的,“看來在武夷山,”。
張丕烈說道。不被凡塵俗世羈身,“大師一心修禪悟道,”。
三木大師回答覺遠。他們的名茶——‘
水仙種’和‘鐵觀音’婦孺皆知,“老衲年少在泉州時便聽說過的,我們‘天井巖’與‘張泉苑茶莊’交往不多,只是來武夷山后,”。
覺遠大師幫忙說明了張丕烈的來意。他此次來武夷山不只是來買茶葉,“所以我把張老板帶來了,我們‘碧石巖’已經(jīng)和他簽了,他還準備與茶巖簽定包銷關系,三木你們‘天井巖’的意思呢?”,以后老衲也就不用老因茶葉去和這和那的人多費口舌了。
三木回答。老衲只是性情木訥,“張老板過獎了,所以平時也少與外人來往,不善言辭,”。
張丕烈解釋道。以后不管你們茶巖的茶葉質量受天氣多少影響,“就是如果你愿意和我們‘張泉苑茶莊’簽定茶葉包銷契約的話,決不賴帳,我們都按當年契約上的價格盡數(shù)購買,”。
“是怎么回事?”。
你就不得把茶葉賣給其他人,“只是一旦和我們‘張泉苑茶莊’簽定契約后,”。
“這我可從沒有遇到過也沒有想過, 三木大師疑惑道,”?!斑€有這樣的事?”。
張丕烈慷慨說道?!淌瘞r’那邊怎么樣,“那價錢的話不是問題,”,你這邊也是怎么樣。
三木回答張丕烈?!保斑@個倒不會。
“我們‘碧石巖’都早和‘張泉苑茶莊’簽了,覺遠大師慫恿道,‘張泉苑茶莊’的信用你不必擔心,貧僧我以后也清凈多了,”,不講信用他們也做不到百年老店。我們都是這么多年的好朋友了,“那你就放心吧,你還信不過我嗎?”。張丕烈在一邊聽著笑而不語, 覺遠大師把張丕烈要說的都說了。
“反正我們出家人也花不了多少, 三木說道,”?!保拔业共皇窃谝忮X財。
張丕烈問三木大師。覺遠大師要說的就是我要說的,“沒有沒有,大師你要不要考慮考慮?”,怎么樣。
到底得了人家多少好處,“你這個死鬼,張老板自己都沒有說呢,盡一個勁地給人家說話,”。
“張泉苑茶莊”已經(jīng)和“
彌陀巖”、“竹窠巖”“碧石巖”、“天井巖”四大武夷名巖簽定了茶葉長期包銷關系,這樣,這年是一九二零年,從而控制了武夷山的大部分貨源。張丕烈與三木大師主持的‘天井巖’的契約倒沒費多大力氣就簽定了下來,由于有覺遠大師的大力推薦。[FS:PAGE]
三木大師指著覺遠說道。我要是不答應,“他都這么說了,那就按照他說的辦吧,他可能都不再理我了,”。
而是要放在后院的庫房里加工存放一段時間,“張泉苑茶莊”從武夷山買回茶葉并不立即出售,包裝成每斤120包的“水仙種泡”和罐裝的“錫罐水仙種”,先進行揀剔篩選。
所幸這時的土匪在陸地上,張丕烈一行在武夷山過江時就與土匪相碰,只是碰巧碰上了,也不是蓄意計劃要搶劫“張泉苑茶莊” 的商隊,張丕烈竟差點被打中,他們在岸上朝船上的商隊開了幾槍,他才有驚無險,幸虧李阿炎拼死護衛(wèi)。與茶巖簽定了契約關系,買好了茶葉,這時的社會不大穩(wěn)定,張丕烈就帶著商隊轟轟烈烈回泉州了,武夷山常有土匪出沒,南北軍閥混戰(zhàn)。族人都不再讓張丕烈上山采茶,從此,這是后話,此后多年負責去武夷山買茶的是張海仁,暫且不表。
張丕烈的眼光又瞄準了武夷山。安于現(xiàn)狀的人,張丕烈不是一個易于滿足,茶葉非常搶手,他見自己茶莊生意越做越大,另外還用土糖、桂圓從浙江溫州換回幾百箱粗茶,“張泉苑茶莊”每年從武夷山購買茶葉1000多箱,還是供不應求。
雖然極及昂貴,“張泉苑茶莊”的“水仙種”每斤售價一十九元二角,所以仍然供不應求,但由于早已馳名海內(nèi)外。每年出售的茶葉有四五萬斤,一九二五年前后的“張泉苑茶莊”處于最鼎盛的時期,在抗日戰(zhàn)爭以前的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里,每年茶葉的銷售額達到十八萬銀元,幣值穩(wěn)定,市面上流通的是銀元。
張海仁說,張丕烈多次向負責買茶的張海仁打聽“慧苑東”的消息,但現(xiàn)在被汕頭李湖山茶人包去了,“慧苑東”的負責人也是泉州人,張丕烈問他去找過了嗎,要買的話要去找汕頭李湖山,那邊的話就是說要錢,張海仁回答找過了。
名樅特別多,“慧苑東”是武夷山名巖之一,“白雞冠”、“鐵羅漢”都出自這個茶巖,每年能產(chǎn)奇種八百余斤,對它就早有耳聞,早在張丕烈第一次上武夷山時,只可惜那時它已經(jīng)被汕頭李湖山茶人包去。但每年都要派族人張海仁帶一大隊人馬前去,張丕烈雖然自己不再去武夷山買茶。
到了一九三零年,經(jīng)過幾年努力,得手后,張丕烈終于以三萬元的高價從汕頭李湖山手中買到了“慧苑東”,時常對族人說:“得此‘慧苑東’則天下可安矣!”,張丕烈非常高興。
哈哈一笑,張丕烈一聽只是要錢,錢不是問題,說,對“慧苑東”這樣的好茶巖,要多少砸多少下去,“張泉苑茶莊”是志在必得。
“張泉苑茶莊”擁有“慧苑東”,在張丕烈擔任老板期間,這些茶巖都出產(chǎn)大巖茶,“
彌陀巖”、“竹窠巖”、“碧石巖”、“天井巖”、“
彌陀巖”、“青云巖”等八大名巖,光這八大名巖,名樅眾多,“張泉苑茶莊” 每年就能獲得奇種六、七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