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普洱茶市場的火爆,普洱茶越陳越香.以陳為貴的茶性可謂是家喻戶曉.然而巖茶以陳為貴的茶性卻鮮為世人所知.以至于提出陳年巖茶一詞時反而被人誤認為是跟普洱的風.
孰不知武夷茶早在明代時就有喝陳年茶的習俗,并風靡一時.有詩為證:"雨前雖好但嫌新,火氣難除莫近唇.藏得深紅三倍價,家家賣弄隔年陳."這首詩是明崇禎進士周亮工在<<閩茶曲>>中的一首描寫陳年巖茶的詩.詩人用"藏得深紅三倍價,家家賣弄隔年陳."給我們生動地描述出當時武夷茶以陳為貴的盛況.陳年茶能賣出新茶三倍的價錢.每家每戶都以擁有陳年巖茶為榮.而詩的前兩句又為我們道出了喝陳茶的原由:大家都知道,巖茶的制作工藝在各類茶中是最復雜最講究也最傳統(tǒng).可以說每一道工序的技術含量都非常的高.猶以燉火技術為最.燉火即用碳火低溫久烘,以火調香,以火調味,以達到熟化香氣,增進湯色,提高耐泡度.長達8小時的低溫久烘全憑制茶人的感官判斷,通過視覺與手感不停調整,控制烘焙中各時段的溫度,難怪清代梁章鉅感嘆"武夷焙法實甲天下."
然而經(jīng)過這種傳統(tǒng)加工工藝的武夷新茶表面難免留有火味,并且把茶中的內(nèi)質香氣給覆蓋住了.這時喝的話,不僅品不到巖茶的真正內(nèi)質,喝到的大多是火香味.對于新手來說甚至難以接受.然而等上幾個月后再來喝的話,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隨著外火的漸漸退去,巖茶本質的各種芬芳物質就顯露了出來.此時的茶葉芳香四溢,柔順甘甜你甚至不敢相信這就是以前的那泡茶.這也正是巖茶不像綠茶那樣追求喝新茶的原由所在.
與普洱茶不同的是,用以存放陳年茶的巖茶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一.經(jīng)過傳統(tǒng)工藝做到位的茶.即每一道工序都必須嚴格按照傳統(tǒng)工序標準去做.特別是焙火要焙透焙足,因為經(jīng)過燉火(低溫久烘)后,能起到提高香氣,熟化香氣并鞏固茶葉品質的作用.這樣的茶耐儲存不易變味.而清香型的巖茶由于輕發(fā)酵輕焙火,雖然香氣很好,但存放時間久了會出現(xiàn)"返青"味的現(xiàn)象,原有的香氣變成青澀的陳味.因此不適宜久存,建議當年之內(nèi)喝完較好.
二.品質較好的茶.曾有一位茶友興匆匆拿來一泡陳年巖茶讓我品嘗,據(jù)他說有二十多年陳期.結果開湯一品,又苦又澀,難以下咽.不僅沒有陳韻而且?guī)в须s味.湯色渾濁,葉底梗片較多,一看便知在當年屬于品質較次的毛茶.雖然已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陳期,卻沒有絲毫老茶的陳韻,反而越存越次,這樣的茶即使年頭再久也沒有什么意義.
三.正確的存儲方式.上面所舉的那個例子除了茶葉本質較次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沒有按照正確的方式儲存.陳年巖茶的存儲方式相當講究,首先要挑選優(yōu)質的精制茶(推薦老樅
水仙)密封儲藏.從第二年起,年年焙火后再密封儲存.以去除其水份及表面的雜味,五年后則隔年焙火,二十年后不復焙火,在陰涼通風,干燥無異味的環(huán)境下密封保存即可.如有條件,每次焙火后最好用內(nèi)膜兩層的茶木箱裝箱以臘封口.再放入米倉內(nèi)儲存.效果更佳.[FS:PAGE]
老巖茶上品者,條索烏褐緊結,飲之香氣四溢,有木香及陳香.湯色紅艷透亮猶如陳年紅酒一般.細看茶湯表面聚有一層白霧,久不散去.宛若一位亭亭玉立的白衣少女翩翩起舞,婀娜多姿.美不勝收.茶湯入口順滑綿柔,醇厚甘甜.青澀味全無.飲后潤滑生津,喉韻明顯.舌如泉涌,極為舒服,老茶耐泡度極高.泡至二十多泡仍有余味.且越泡越甘甜,泡至無味時如飲山泉.再看葉底依然厚實烏亮,卷曲抱團,舒展不開.說明此茶非同一般.已是存放幾十年之久.茶已氧化,且轉化過程極為理想,其價不可估量.
老巖茶除了口感極好外,其藥理作用是最為明顯的.武夷山當?shù)剞r(nóng)家多將此茶存在家中作為藥用,以備不時之需.老茶功效有:保胃暖胃,消食減肥,明目安神,活血通絡去脹氣.并可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抗癌防癌防輻射等多種藥效.飲后會出現(xiàn)打嗝嘔氣,全身發(fā)熱等身理反應.并出微汗.全身上下甚是輕松暢快.此茶本人曾有幸喝過幾泡,至今記憶猶新,難以忘懷.可以說能喝上如此茶中之茶,是茶人的福中之福.
由于好的老巖茶價格不菲,加之懂老茶之人又為數(shù)不多.這就給某些不法茶商有了可趁之機.市面上多以次充好,以假當真.希望此文能對各位茶友了解老巖茶起到微薄的作用.讓更多的愛茶之人淘到好巖茶,喝上好巖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