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時間
早9:00 - 晚18:00
周六日休息
發(fā)布日期:2009-01-21 10:04:54 訪問次數(shù):2200
□周文杰 葉文永/攝影報道
在武夷山吳屯鄉(xiāng)的一些村落,至今還保留著一種古老的茶俗——擺茶俗。1月7日,記者來到該鄉(xiāng)紅園村下山自然村探訪,親眼見識到了這一淳樸和諧的民間習俗。
由紅園村下山廟橋頭進村,走過2里多石塊與鵝卵石鋪就的村路之后,記者來到當天擺茶主人——69歲祝樹芹的家中。甫一進門,只見廳堂內(nèi)已圍坐一桌婦女,每人面前一付碗筷,桌上擺著甜櫧、豆渣餅、地瓜干、南瓜籽等十余式點心小吃,飯碗內(nèi)則裝著八分滿的微黃茶水。婦女們一邊喝著清香的茶水,配著農(nóng)家小菜點心,一邊嘮嗑家常話題,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向姐妹們傾訴。
祝樹芹老人介紹,擺茶其實就是婦女喝茶俗。茶用的是高山種的綠茶,經(jīng)輕微炒青后泡在大壺里作為“茶娘”,加茶時,每碗先加六分爐子燒開的白水,再注入些許“茶娘”,而上桌的農(nóng)家小吃一律為山中野果、自家種的青菜以及親手制作的點心。
據(jù)說這一習俗的形成已有千余年歷史,雖然無法斷定準確的年代,但祝樹芹回憶,這種習俗在她婆婆的婆婆那個年代就很普遍,而且只能婦女上桌,男人不能參與。祝樹芹推測,以前在農(nóng)村,男人上山下田做活,婦女忙完家務之余,相互串門聊天,其間配著茶水和農(nóng)家小吃,久而久之形成一種習俗,成為婦女聚會話家常的一種形式,這種茶俗時間不定,長的兩三小時,短則半小時就散席。這種習俗還有一種特殊“功效”,婦女之間、家庭之間有什么糾紛,經(jīng)過席間交流、姐妹相勸,也就在茶香、菜香中消彌無形。
隨行的吳屯鄉(xiāng)宣傳委員李治認為,這種習俗在鄉(xiāng)里的紅園、上村、大際、小際一帶還有保留,它是和諧農(nóng)村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
![]() |
![]() |
![]() |
![]() |
![]() |
下一文章:《閩產(chǎn)錄異》重筆錄閩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