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沙晚報
水仙開了,心里清淡,清淡得不想做事,就喝茶。喝著名“水仙”的武夷巖茶。水仙巖茶與水仙花完全是兩碼事,但在水仙花下喝水仙巖茶,覺得好事成雙,美滋滋的。這水仙巖茶是我前不久從武夷山茶人劉先生那里買的,我當初想要個半斤,他說來三兩吧,每個人有不同的茶緣,不妨先試試。
水仙花清淡,水仙巖茶卻濃郁,兩個放在一起,像一會兒聽古琴,一會兒聞羯鼓,心情大起大落,頗有戲劇性。
水仙巖茶是武夷巖茶中的一種,武夷巖茶為烏龍茶類,屬半發(fā)酵青茶,我很喜歡看它的湯色,我更喜歡它的品種名,都很好玩,我抄了一些:大紅袍,白雞冠,鐵羅漢,水金龜……我要給它們編一出京。捍蠹t袍是老生,白雞冠是小生,鐵羅漢是花臉,這三人義結金蘭,稱兄道弟,對了,還得弄幾個女人來戲里,無女不成戲,蘭貴人怎樣?老茶婆怎樣?蘭貴人和老茶婆也是武夷巖茶的品種,蘭貴人是花旦,老茶婆是老旦,行當差不多全了,可以往下走了,白雞冠愛上蘭貴人,不料水金龜作怪,水金龜是丑角,于是一場惡戰(zhàn),欲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但沒下回了。
我在不知道水仙巖茶的來歷之前,先以為它有水仙花香,嗅了半天沒嗅出,看葉底,見它葉片柔軟舒長,自作聰明地以為它像水仙花柔軟舒長的葉子,就認定這是水仙巖茶的來歷。鬧笑話了。后來才知道它的故事,水仙巖茶原產于祝仙洞,清道光年間有泉州蘇姓者途經那里,看見一棵樹,葉片粗長,就采了點回去,試著制茶,想不到竟有天然花香,就命名為“祝仙”,由于當地“!薄八蓖,天長日久,就成了水仙。
我無意帶動了桌上的水仙花,一陣花香脫衣而來,似乎要與茶氣翩翩對舞。
我已經喝了七泡,水仙巖茶還有些余音繞梁。我嗅著杯子,它隱隱地帶著蘭花香。有人告訴我,水仙帶蘭花底,就是不錯的巖茶了。
那天劉先生請我們喝老樅水仙,茶樹樹齡在一百七八十年,是他家的,他家?guī)纵吶硕挤N茶。我喝到了青苔香,據說這就是老樅水仙是不是老樅水仙的一個標志。老樅水仙的樹干上會長滿青苔,蒼綠的精靈,墨綠的精靈,在茶園、在山中,身如閱世老禪師。
老樅水仙在他們那里已經不多,因為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喝武夷巖茶)流行喝肉桂,茶園就這么大,許多茶農都砍了老樅水仙種肉桂。想不到現在流行喝老樅水仙了。
正喝著呢,劉先生的妻子月環(huán)進門,她說喝老樅水仙啦。
她問我喝沒喝到另一種香。
其實我剛開始喝到的并不是青苔香,我也不懂青苔香。記得我喝老樅水仙第一口的時候,我先感到的一種香是如此熟悉,卻就是說不出來。喝茶的時候,經常會碰到這種情況。她告訴我,是粽子葉香。對了,就是粽子葉香。她又告訴我,大紅袍的正宗茶香也是粽子葉香。
一直到第二天早晨,我嘴里都恍如粽子葉香了。
作者:車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