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和《印象·西湖》,被稱為是張藝謀以山水為主題的“印象”系列的三部巨作,不僅開創(chuàng)了山水實景演出的藝術新模式,為張藝謀在文藝界贏得了巨大榮譽,還以獨特的推介形式成功包裝了陽朔、麗江及西湖,當然,也取得了巨大經濟效益。但令外界好奇的是,張藝謀“印象”系列的第四部選用了“大紅袍”這一名茶的名字作為主題。
“大紅袍不僅是歷史名茶,也是武夷山的文化傳承。”武夷山市原市委書記、現(xiàn)南平市市委宣傳部部長張建光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說,大紅袍作為“茶中之王”,早在唐宋時期就盛名遠播,其傳統(tǒng)制作技藝已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國內著名茶經濟專家、武夷學院校長楊江帆則向記者透露說,《印象·大紅袍》的策劃和推出,其意義遠非藝術層面和名茶的推介:“大紅袍即將成為武夷山一個宏大藍圖的領銜主角!
楊江帆校長所說的這份宏大藍圖,是指由其主筆、集福建省和武夷山市官方和民間力量共同推出的“武夷國際茶文化藝術之都”建設規(guī)劃。這份聽上去充滿文化和藝術色彩的規(guī)劃,核心目標就是將武夷山打造成為“國際茶都”。
“‘國際茶都’將集文化展示、經貿交流、人才培養(yǎng)、休閑度假等功能于一體,它不僅是武夷山旅游勝地之外的又一國際名片,也是中華茶文化的一個展示窗口。”楊江帆校長說,“更重要的是,‘國際茶都’的最終目標是加快中國茶產業(yè)與國際市場接軌,改變目前中國茶國際貿易量低下的尷尬地位。”
1.5億元上演《印象·大紅袍》
大紅袍,區(qū)區(qū)一個茶品,緣何能打動向來在藝術上以挑剔和苛刻而著稱的大導演張藝謀?
有記載,在清朝一份獻給乾隆皇帝的禮單中,寫有“碧螺春20斤、龍井30斤、大紅袍8兩”。區(qū)區(qū)“8兩”,凸顯了大紅袍與生俱來的高貴和珍稀。如今,大紅袍更是物以稀為貴,不僅以“克”為計量單位,更是通過拍賣方式來出售:1998年、2002年、2004年,20克母樹大紅袍分別拍出15.68萬元人民幣、18萬元人民幣和16.6萬港幣的茶品天價。
真可謂“茶比黃金貴”,但大紅袍貴在何處?
大紅袍,武夷山最負盛名的茶樹,被譽為“茶中之王”,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內的一座陡峭的巖壁上。茶樹所處的峭壁上,有一條狹長的巖罅,巖頂終年有泉水自罅滴落。泉水中附有苔蘚之類的有機物,因而土壤較它處潤澤肥沃;茶樹兩旁巖壁直立,日照短,氣溫變化不大。傳說每年采茶時,寺僧以果為餌,馴猴子采之,所以有人稱之為“猴采茶”。其加工一定要選技術最好的茶師,并使用特制的器具,諸如此類的特定條件,使大紅袍作為巖茶,具有獨到的品質和特殊的藥效。據(jù)說,大紅袍沖泡9次,仍保留其原茶真味──桂花香。而其它名茶,最多為7次,味就極淡。
據(jù)史料記載,唐代民間就已將其作為饋贈佳品,宋、元時期被列為“貢品”,并在武夷山設立了“焙局”、“御茶園”。清朝年間,大紅袍開始遠銷西歐、北美和南洋諸國。
“生長在武夷山景區(qū)九龍窠的大紅袍母樹距今已有350多年歷史,目前僅剩4棵,且從2006年起已經禁采,目的是為了保護這一珍稀物種及其所傳承的茶文化!蔽湟纳角笆形瘯洝F(xiàn)南平市委宣傳部部長張建光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說。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現(xiàn)代人因此再也喝不到大紅袍,“早在上世紀80年代,大紅袍的無性繁殖技術就獲成功,大紅袍已批量生產!睆埥ü獠块L補充說。
據(jù)介紹,武夷山大紅袍的無性繁殖后代與其母株間的生化成分及品質,經分析比較后證明,在巖區(qū)內生產的無性繁殖大紅袍巖茶基本保持了母株的優(yōu)良品質特性和特征。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武夷山實地采訪中看到,武夷山多懸崖絕壁,茶農利用巖凹、石隙、石縫,沿邊砌筑石岸種茶,所以有“盆栽式”茶園之稱。據(jù)說,因為有“巖巖有茶,非巖不茶”之說,巖茶因而得名。大紅袍母樹所在的九龍窠,到處都是叢叢簇簇的名叢,是名符其實的“茶樹王國”。其主要品種有“大紅袍”、“白雞冠”、“水仙”、“烏龍”、“肉桂”等。
“大紅袍屬于烏龍茶,現(xiàn)在所說的大紅袍,更大程度上是一個總稱。”楊江帆校長介紹說,“在武夷山巖茶區(qū),即使相鄰的兩棵茶樹,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味道。所以,現(xiàn)在的大紅袍系列已經有了數(shù)十種名茶,而且品種還在不斷增加!
不過,現(xiàn)在的大紅袍已經遠遠超越名茶概念,成為武夷山優(yōu)美風景之外的另一大歷史遺產和文化符號,如大紅袍2006年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山被評為國內獨一無二的“中國茶文化藝術之鄉(xiāng)”,等等。
由此不難理解,大紅袍緣何能入選張藝謀“印象”系列的第四部作品了。據(jù)武夷山市政府介紹,去年底,即執(zhí)導了全球矚目的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后,張藝謀等人就抵達武夷山景區(qū)實地考察采風。作為目前唯一在世界“雙遺產地”展示中國茶文化的《印象·大紅袍》,將以融歷史、民俗、山水和茶文化于一體的實景演出,來表現(xiàn)武夷山巖茶極品大紅袍的神韻。目前,山水實景項目已進入全面建設階段,參演的500多名選手已完成面試。項目包括可容納2000多名觀眾的國內首個360度旋轉露天看臺,項目總投資1.5億元人民幣。